English

上海国际电影节误区何在

1999-12-12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钱有钰

 冷冷清清的第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一片遗憾声中结束了,很显然本届电影节完全没有达到电影节“A”级标准。

没有准确的艺术定位

正如电影节给水城威尼斯带来了非同反响的魅力一样,电影节可以增添城市的文化含量,但上海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够充分。一个好的电影节必须有明确而独特的艺术定位,如戛纳电影节“重艺术性与人道主义精神”,威尼斯电影节“重大众性与观赏性”,而上海电影节一直没有明确的艺术定位,从而使电影人有无所适从之感,这样电影节也会渐失其影响。

不应用电视思维来策划电影节

在电视思维的策划下,本届电影节开幕式选在了浦东国际会议中心,这里不仅没有专业影院,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的电影人与电影迷们都住在浦西,如果在浦西的上海影城举行开幕式肯定会热烈得多。另外,电影节的执行主席应该是一个在国际电影界有声望的电影人,如果说外国大牌明星咱请不起,那么华人大明星也不少,如张曼玉、成龙等,还有王家卫、吴宇森等等,电影节在策划时却根本未考虑到这些。

茫然无措的记者

本届电影节新闻发布会都安排在影片放映之前,不让看片就叫记者提问,让人惊奇。而且不仅上海记者不曾露面,北京与港台影视刊物也无记者到场,只有各大报综合文艺版的编辑记者来旁听,所以都是大眼瞪小眼,连明星在身旁都不知道。一些到会记者对电影节的常识知之甚少,甚至有些“文学杂志”的记者编辑在新闻发布会上大谈文学现象等一些与电影无关的话题。

中国电影大师的冷漠和敷衍是莫大的错误

东道主的参赛片没有好作品,使上海电影节含金量大打折扣。据说中国的著名导演们不送片子是出于“谦虚”,让其他国家的影片多得奖;也有的说是“不能一稿多投,好影片留待参加其他A级国际电影节”。难道上海国际电影节就不能吸引自己国家的优秀影片参赛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